在当下所有通用AI对话产品的界面上,"联网搜索"已成为标配功能。
这个看似简单的按钮背后,隐藏着大模型连接现实世界的密钥——没有实时信息获取能力,再强大的AI模型也只能是知识停留在训练截止日的"数字化石"。
鲜为人知的是,目前国内超过60%的AI应用,包括DeepSeek的C端应用,联网搜索能力是通过集成博查AI的Search API实现的。
大模型需要通过这类API,才能够动态获取最新信息,并输出给用户。AI搜索和传统搜索在入口端的界面上非常相似,底层技术和最终返回给用户的体验却截然不同。

图:AI搜索界面

图:传统搜索界面
这也引发了行业热议:AI搜索是否会取代传统搜索?这个问题的背后,其实是一系列更系统庞杂的问题:
5、当下的AI搜索,究竟有哪些产品形态,还有哪些难解的问题?
在DeepSeek爆火之前,博查AI就已为2000家企业提供实时联网搜索能力。带着以上这些问题,腾讯科技与博查AI CEO刘勋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。

AI搜索底层技术逻辑
彻底改变了吗?
据刘勋介绍,春节期间,Deepseek流量暴增,经过多轮沟通和筛选,最终选择了博查去提供高并发的AI搜索。
刘勋表示,DeepSeek在选择合作方时,主要考量以下这四点:
从技术架构上来看,AI搜索引擎与传统搜索引擎从技术到产品均存在着根本性差异,刘勋解释道:
“AI搜索通常分为两个阶段:检索(Retrieval)和生成(Generation)。
在检索阶段,AI搜索仍沿用传统搜索的爬虫体系,但后续处理方式截然不同。最大的区别在于,AI搜索引擎收集到了数据之后,是如何建立索引、如何让用户搜索到(排序)的。
不同于传统搜索引擎,AI搜索会进行向量和关键词双索引,通过向量关联,直接匹配用户意图,然后通过关键字搜索解决部分名词的特别匹配的需求,之后对多路召回的结果进行语义排序,在这一层中搜索引擎会对信息源的权威性、原创性、逻辑性进行评分,并增加内容源的排序权重分。例如,学术论文、权威机构网站的内容权重更高,低质量或AI生成的内容被判定为“噪声”而过滤。
然后是生成阶段,搜索结果经过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语义重排后,交给大模型进行二次筛选和语言重组,由AI应用返回给用户。”
因此,AI应用呈现给用户的是经过整理、逻辑清晰、没有广告的答案,而非传统搜索应用返回的有广告混杂、准确率低的内容列表。
“博查AI的Search API仅提供中间过程,最终结果输出由大模型完成。”

图:AI搜索的工作流程图(AI绘制)
从这整个过程来看,博查AI仅仅是AI产品的链条中的一环——“搜索能力”的技术提供方。
那么,这一看似细分的环节,技术护城河何在?市场空间又是否足够?
刘勋指出,AI搜索的核心是 “数据+模型+算力” :
-
需快速从多源数据(网页、数据库、开放知识库)提取信息,并有足够多的内容可做;
-
通过自研的Transformer重排模型,让排序更准确,并让输出结果更适合大模型使用;
-
通过技术架构的优化,让搜索引擎可以支持超高并发,实现超大规模数据库的检索,把搜索结果的反应控制在1s以内,毫秒级别。
这些技术积累构成了护城河。但问题在于:如此垂直的赛道,是否会被大客户“吃掉”?

巨头会“吃掉”
搜索技术提供方吗?
博查AI的客户可分为四类:第一类是大模型公司;第二类是AI智能体开发平台;第三类是云厂商;第四类是AI应用企业。
刘勋称,目前国内约60%的AI应用底层联网搜索由博查AI提供。
尽管大模型公司和云厂商有能力自研搜索技术,但相比核心大模型业务,搜索的人力成本高、工程量大,自研并非当下的最优选择。
“站在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,大厂及头部的创业公司,目前还在集中精力提升大模型的能力,在未来二三十年保持竞争力。社会及资本对这些公司的期待是做出能力超强的人工智能,而不是搜索功能的商业化。”刘勋解释道。
AI搜索的能力,更像是大模型连接外部世界的外脑,所必备的技术模块,但并不是核心。因此,找合作方,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。
根据刘勋透露,博查AI的成本一部分是与AI搜索相关的技术研发,比如搜索模型等,另外一部分就是支付给云厂商的算力成本。
像博查AI这样的专注AI搜索技术公司,集中了各类客户的需求,博查AI能以规模优势压低算力成本。
根据博查官方统计,截至2025年3月,博查Search API日均调用量为3000万次。而博查最大的竞争对手——来自美国的Bing,价格是15美元/千次,单次搜索的成本超过了一毛钱。
如果开启联网搜索,相较于不开搜素功能,消耗的推理算力要高一倍。换句话说:“用户每进行一次大模型的联网搜索,联网搜索过程差不多占据了推理成本的一半。”
价格优势之外,博查AI还强调数据合规性:“博查服务的大多数是国内B端用户,对于数据合规性的要求很高,在收集、处理、存储、共享和使用数据时,都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。Bing无法保证数据不出海,数据合规性也不能保证完全和国内法规对齐,这对国内企业是潜在风险。”

传统搜索“势微”
但AI搜索应用未成
生成式AI的爆发为AI搜索带来巨大需求,但传统搜索面临一个灵魂拷问:竞价排名广告的商业模式是否会被颠覆?
刘勋认为AI搜索目前暂时无法代替传统搜索,但是会影响传统搜索的商业模式。
如上文中所说,AI搜索的底层逻辑完全改变了,即使用户问同样的问题,问不同搜索产品,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。
这就意味着,传统搜索的核心商业模式,企业客户可以靠关键字密度、链接权重、页面结构等技术手段影响网页位置,获得更高的竞价排名,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可控、有效。
那么,传统的SEO策略完全失效了吗?如果AI搜索产品直接接入传统搜索引擎API的话,SEO还是会有效果;但是如果越来越多的AI搜索产品采用新一代的AI搜索引擎,SEO的作用将会逐渐下降。
“从技术底层来看,新一代搜索引擎架构可以原生支持IndexNow,用户发布的内容可以发布后直接push到博查,秒级进入索引库,优质内容可以快速被分发到AI应用中,不再像传统搜索引擎那样有漫长的等待收录过程。
基于这种新的技术架构,可以看到GEO(AI搜索优化)相较于SEO(传统搜索优化)要更加注重内容的与用户问题的语义相关性。因此企业做GEO,提高内容的质量就成了必要的手段。
新一代搜索引擎将不再是广告竞价排名机制来破坏用户体验,更有可能是通过优质内容获得曝光度。企业的GEO策略需要从“关键词优化”转向“知识库建设”,可以构建高质量、结构化、多模态的知识库(如技术白皮书、案例研究),去提升推广内容被模型引用的概率。”
简单来说,AI搜索引擎,从源头上就需要“好内容”,而“好内容”能获得更多的推荐。
刘勋甚至提出了一个看法,跟自媒体时代的内容逻辑相似,企业如果能够提供好内容,那么在AI搜索时代,不需要花钱获得曝光,甚至可能能够赚到钱。“其实归根到底大家需要的都是高质量的答案。”
那么,如果GEO的需求已经开始存在,做AI搜索应用,是否是一片蓝海赛道?
“单纯做AI搜索并非好赛道。用户需要的是无广告的谷歌和强总结能力的ChatGPT,而非AI搜索这种中间态产品。”
-
-
传统搜索+AI(如百度文心一言、微软Bing AI)
-
-
深度搜索/Agent类产品(如OpenAI的Deep Research)
-
刘勋所说的“AI搜索类产品”,主要指的是ToC的对话式搜索引擎,以对话形式提供搜索结果和答案,支持多轮交互和上下文理解。
从用户端交互界面来看,基本和DeepSeek、ChatGPT等大模型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。但是,这类公司通常不自研大模型,而是仅提供应用产品,比如说Perplxity AI。
但是,这类AI搜索产品找到了PMF吗?刘勋的答案是:“还没有。”
研发成本高、算力成本高,而GEO的可控性还在研发中,还无法达到SEO的明显效果,这就意味着,GEO是否能够延续SEO的商业模式也还是问号。
那么,传统的SEO巨头,是否能够转型成为新的GEO巨头?
刘勋认为,传统搜索公司受制于广告收入,难以彻底转型,“巨头不能自己革自己的命,1000个用户用了AI搜索,是不是意味着广告DAU就少了1000个?他们一般自己会陷于转型与否的艰难抉择中。”

关于AGI的“乌托邦”愿景
但是,刘勋强调,博查AI的竞争对手并非类似于Perplexity的AI搜索应用。Perplexity是为“人”提供AI搜索,而博查AI是为AI提供搜索能力。
目前,博查AI在这条赛道上,最大的竞争对手是Bing,创业公司并不多。
被问及原因,刘勋回答道:“创业门槛还是挺高的,启动资金最少2000万美金,而且需要有很强的技术积累,比如我10年前就做过搜索创业。在目前的融资环境下,我们团队是用自有资金创业的。”
关于未来竞争,刘勋最担心突然遇到恶性价格战,“像当年滴滴和快的的大战,还有百亿补贴的对战,很多时候小公司死掉了并不是因为它的技术不行,而是因为在运营和销售上出了问题,把自己的成本拉得(很高)。因为大公司试错的成本和资金资源都很多。”
“因此,我们希望能够早早地干到免费。这样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‘无利可图’,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出现。”技术领先,与通过研发能力获得的价格优势是刘勋认为的护城河。
那么免费之后,博查AI还有什么商业模式呢?刘勋的回答很出乎意料:
“博查AI创始团队的理想是希望AGI早一点到来,但是Bing能卖到15美元/千次,不光国内用户用不起,海外用户也用不起。AI搜索是大模型连接现实世界的基础设施,要想实现AGI,这个成本必须降下来。”
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目标:当大模型无法连接世界的时候,普惠地做AGI的世界知识搜索引擎。
在交谈中,刘勋也不止一次提到:“这个小小的联网按钮,是大模型连接现实世界的关键环节,未来与国外竞争时,不能缺失这一环。中国需要完全自研的AI搜索引擎。”
如今,随着大模型的迭代,也解锁了人工智能体(Agent功能),AI搜索可以通过实时知识检索与推理优化,使Agent能够高效应对动态任务、获取信息并做出决策,同时在深度研究领域加速数据分析与科学发现,成为AI帮助人类解决复杂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。
在AI时代,搜索不再仅是搜索——它是大模型的实时外接大脑,也是智能决策的基础设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