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段:
王承恩心中不禁暗自嘀咕,脸上露出一抹困惑。若真有人以此名号行走江湖,岂不是自寻死路?
“陛下,您所言东方不败,究竟是位英雄好汉,还是一处隐秘之地?奴婢愚昧……”
崇祯轻轻挥手,截断了王承恩的疑问:“宫中有位太监,名方正化,武功非凡,你且去查明他的去向,速速带来见朕。”
“遵命!”
王承恩虽心存疑虑,却深知皇命难违,只能全力以赴。
崇祯回望了一眼晨光中的京城,转身踏上归途。
他刚步回乾清宫,便见周玉凤焦急地在宫门前徘徊,面带忧色。
一见崇祯归来,她急忙迎上前:“圣上,清晨寒气逼人,您圣体康健为重,怎可轻易外出!”
“周后不必担心,清晨空气清新,散步一番,精神焕发。让你忧虑了。”
据史记载,周皇后容颜端庄,肌肤胜雪,国色天香,举止从容。
崇祯在史册中读过,周皇后在京城陷落之际,选择先于他自尽。
临终前,她言道:“我侍奉陛下十八载,陛下却从未听我一言,今日之祸,我以身殉国,别无他求。”
生前她深明大义,勤勉持家,国难当头,更是以身相许,其悲壮之美,令人动容。
如今,崇祯决心改写这段历史,悲剧不再重演。
早膳过后,崇祯与周皇后闲谈数语,王承恩便来报,方正化已在东暖阁外等候召见。
第二段:
崇祯皇帝一听到消息,便立刻从御座上站起,努力平复着内心澎湃的激动,大步流星地走向东暖阁。
“奴才方正化拜见陛下!”
崇祯皇帝刚踏进东暖阁,一位太监便跪地行礼,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。
“免礼,抬起头来。”
崇祯皇帝目光如炬,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位身材魁梧、面容坚毅的太监,心中不免感慨,方正化的双眼犹如鹰隼般炯炯有神,裸露的手背上青筋毕露,显露出不凡的力量。
方正化感受到了皇帝的目光,心中不由得紧张起来,暗自思忖。
片刻之后,崇祯皇帝淡淡开口:“方正化,朕听说你武艺非凡,数十人难以近身,此言可真?”
虽是轻描淡写,但对方正化而言,却如同晴天霹雳,他急忙跪下,声音颤抖:“陛下恕罪,奴才不敢。”
“无需多礼,朕想亲眼见证,若传言不虚,朕有意赐予你重任,你可敢接受?”
方正化,一代传奇,曾总管保定军务,保城有功,后出任地方长官,城破之日,他斩杀数十人,最终壮烈牺牲,其忠心与武功,后世传为佳话,甚至有传言,他便是后世小说中东方不败的原型。
“奴才领旨!”方正化心中一松,对于武艺,他有着绝对的自信。
在宫中,他的武艺无人能及,即便是在这重重宫墙之内,他也无所畏惧。
第三段:
半个时辰匆匆而过,崇祯帝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随行队伍抵达了京卫大营。守卫们松散地站在岗位上,巡逻队伍的步伐显得无力,而操练中的士兵们动作也是敷衍了事。
崇祯帝的眼中掠过一抹怒火,但很快便被他巧妙地隐藏起来。早已得知消息的京营总督英国公张维贤,带领着一群急匆匆赶来的贵族们,立刻恭敬地行礼。
“臣,京营总督张维贤,拜见陛下,愿陛下万安!”张维贤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紧张。
“英国公不必多礼。”崇祯帝的声音平静而淡漠,他接着命令道,“从五军营中挑选一个百户的士兵,朕有特别的任务,王承恩,你随他们一同前往。”
“遵命!”王承恩的声音坚定而有力。
张维贤迅速回应,随即派遣自己的儿子张之极前去调动人马,王承恩也紧随其后。崇祯帝独自站在演武场的高台之上,目光投向远方,沉默不语。周围的将领们也不敢发出任何声响,气氛显得异常沉重。
张维贤心中暗自思忖,早上宫中传来的消息说陛下身体不适,需要休息一天,为何突然驾临京营?是心血来潮想要巡视一番,还是对自己有所不满,特意前来敲打?
与此同时,张之极一边调动人马,一边试图用一袋银子贿赂王承恩,询问陛下调兵的真正意图。王承恩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银袋,并未伸手去接,冷静地提醒张之极加快速度,以免陛下等待过久。
不久,一队百余人的士兵集结在演武场。崇祯帝向王承恩示意,王承恩随即宣布了演武的规则,并承诺胜利者将获得丰厚的奖赏,而能够‘斩杀’方正化的士兵,将直接晋升为百户。
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,无不欢呼雀跃,而方正化本人却依旧保持着一份从容淡定。崇祯帝轻轻点头,方正化便迈步走入了演武场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。
第四段:
战场上,身影交错,方正化如同鬼魅般穿梭于士兵之中,每次挥刀,便有对手败下阵来。
这一幕令崇祯帝心潮澎湃,他终于确信古代武艺的非凡,那些现代的武打明星在方正化的手下,恐怕连一招都难以支撑。
何为武艺?难道原地跃起两丈高不算吗?
战斗不到一刻钟便分出胜负,崇祯帝眼中闪过一丝喜悦,但随即又沉下脸来。
英国公和其他京营将领面如土色。
原因无他,百户所的一百一十二名士兵中,竟有六十三人因演武规则而“阵亡”。
“英国公,看来京营还需加强训练啊!”
“臣罪该万死,请陛下严惩!”
英国公急忙跪下,额头紧贴地面。
崇祯帝瞥了一眼,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,轻描淡写地说道:“英国公言重了,朕还需你来守护京都的安全。”
言罢,崇祯帝便向台下走去,王承恩随即高声宣布:“起驾,回宫!”
京营的将领们立刻跪拜,高呼恭送陛下。
崇祯帝的御驾离开大营后,众将领立刻围住了英国公张维贤。
在众人还未开口之前,张维贤便怒斥道:“都给我闭嘴,看看你们干的好事,一个百户所竟然对付不了一个太监,还让六十多人被踢出战局,京营的脸面都被你们丢尽了。今晚到我府上议事,现在都给我去加紧训练!”
见到张维贤发怒,众将立刻散去。张维贤望着皇宫的方向,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。
第五段:
在东暖阁的幽静之中,崇祯帝的目光如炬,凝视着跪拜在地的方正化,语气中满是赞许:“方正化,你的表现当真令朕心悦诚服。”
“陛下,微臣愿尽绵薄之力,为陛下分忧。”方正化谦卑地答道,随即他犹豫了片刻,又接着说:“在闲暇之余,微臣曾秘密培养了八位弟子,虽不敢与微臣相比,但对付寻常士兵,一人足以匹敌二十,若陛下有所需求,他们定能效犬马之劳。”
崇祯帝闻言,眼中闪过一抹精光:“朕所求者,乃是那些对朕忠心耿耿之人。”
“陛下放心,自他们入宫之日起,微臣便以忠于陛下、忠于大明的理念教导他们,如今即便陛下命他们赴汤蹈火,亦不会有半点迟疑。”方正化坚定地回应。
崇祯帝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他深知方正化及其弟子的忠诚,这让他感到无比安心:“若有他们在,朕便无需担忧夜半时分的暗箭,或是意外的风波。”
“方正化,你可有办法秘密离宫?朕指的是,不让魏忠贤与东林党等势力察觉。”崇祯帝突然问道。
方正化沉思了片刻,然后回答:“若只是一两人,微臣自信能够做到。”
崇祯帝听后大喜,随即下达了命令:“那你便挑选两名弟子,携带朕的密旨,昼夜兼程前往四川忠州,调遣秦良玉及其白杆兵马前来京城。朕还将赐予一柄尚方宝剑,你告诉秦良玉,有皇权特许,任何敢于阻挠之人,皆可先斩后奏。”
“微臣领旨。”方正化恭敬地接受了命令。
崇祯帝又补充道:“待秦良玉抵达京城之日,便是你执掌御马监之时。”